C7娱乐-朱艺谈散装江苏,正是这样的自嘲心态让苏超成功破圈
在体育赛事日益同质化的今天,一个以“自嘲”为标签的地方性足球联赛却意外成为现象级话题——这就是被网友戏称为“苏超”的江苏省业余足球联赛,江苏省足协副秘书长、知名足球评论人朱艺在接受专访时坦言,“散装江苏”的调侃非但没有削弱赛事影响力,反而以一种接地气的幽默感打破了圈层壁垒,让体育竞赛回归地域文化与大众情感共鸣的轨道。
“散装江苏”一词源于网友对江苏省内各城市间文化差异与竞争关系的幽默解读,而这一概念在体育领域的延伸,恰巧为“苏超”注入了独特的生命力,朱艺指出,联赛最初只是省内业余球队的常规竞技平台,但各城市球迷对“地域正统性”的戏谑争论(如南京vs苏州、苏南vs苏北的“嘴仗”)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,逐渐演变为一种参与度极高的文化现象。“球迷们用自嘲化解紧张感,用幽默连接彼此,这种氛围反而让比赛更具人情味。”
“苏超”的破圈并非偶然,朱艺分析,其成功核心在于赛事组织方主动拥抱了这种“散装”叙事,联赛宣传中刻意强化城市间的趣味对抗,设计“南北大战”“十三太保德比”等主题赛事,甚至邀请本地网红用方言解说比赛,这些举措不仅激发了市民的地域归属感,还吸引了许多非传统足球受众的关注。“体育不只是竞技,更是文化载体,当我们用轻松的方式解读竞争,反而能消解门槛,让更多人愿意走近足球。”
从数据来看,“苏超”的社交媒体话题量在过去一年增长逾300%,直播观看人次突破百万,甚至带动了周边商品销售和线下观赛活动,朱艺认为,这一现象折射出当代中国体育消费的新趋势:观众渴望更具互动性和情感链接的赛事内容,而非单纯的结果导向。“就像‘散装江苏’的梗,它本质是一种身份认同的游戏,球迷通过支持家乡球队找到归属感,又通过自嘲保持理性——这种平衡恰恰是业余体育的魅力。”
朱艺也强调,自嘲文化背后的真正支撑仍是专业化的赛事运营与深耕青训的决心,江苏省足协近年来持续完善业余联赛体系,推动俱乐部梯队建设,并尝试将“苏超”与职业联赛衔接。“幽默感是催化剂,但长期发展仍需扎实的根基,我们希望‘苏超’能成为江苏足球人才的孵化器,而不仅是一个短暂的热点。”
对于其他地区而言,“苏超”的破圈或许提供了一种新思路:在体育赛事中融入地域文化特征,以轻量化、娱乐化的方式降低观赛门槛,同时保持竞技专业性,朱艺总结道:“体育的本质是快乐与连接。‘散装江苏’的自嘲恰恰让我们看到,当人们不再把胜负当作唯一目标,体育才能真正融入生活。”
随着新赛季“苏超”的开幕,这场以“散装”为名的体育狂欢仍在继续,而朱艺和江苏足协的探索也证明:在体育的世界里,有时放下严肃、拥抱幽默,C7娱乐反而能走得更远。
0 条评论